智慧农场监测系统
声控灯
核验报警器
……
教学生学编程、无人机
七星关这所学校
课外活动科技感拉满
简直太酷啦
“滴滴…滴滴…”
清脆的警报声
在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甲秀校区
机器人编程教室响起
四年级(3)班的谢天翊
正调试他设计的“智慧农场监测系统”
谢天翊介绍他设计的“智慧农场监测系统”
“这是我通过电脑编程
做的智慧农场监测系统,
可以让温度在显示屏显示出来。”
谢天翊自信地向记者介绍他的作品
在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甲秀校区
像这样的科创课堂已成为常态
学生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
已能独立完成
声控灯、核验报警器等实用小发明
“孩子们动手能力很强,兴趣也很浓厚。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来说,虽然课程有点难,编程逻辑和操作技巧都有一定挑战,但是孩子们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,都坚持学下去。他们真的很棒!”张亚老师的话语中,满是对学生们的鼓励与期待。
学生正在上编程课
这份教育硕果,源自一段延续二十年的深厚情谊。2004年,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厉以宁将获得的300万日元福冈文化奖金捐赠用于学校建设,并以母亲和岳母的名字命名为“宗琳小学”,开启了民盟与学校的帮扶之缘。
近年来,随着民盟“地域+领域”组团式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,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甲秀校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2024年3月,民盟重庆市委创新实施“一区一重点”帮扶模式:北碚区专注文化浸润,涪陵区着力管理赋能,永川区引领教研革新,大渡口区凝练办学特色,多方共同签订结对帮扶协议,开启协作新篇章。
“截至目前,帮扶团队多次到我校开展送培送教活动,带来前沿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。同时,我校先后两次选派24人次赴重庆各区及成都开展浸润式跟岗学习,拓宽教师视野。”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甲秀校区社团负责人丁卫说。
民盟烛光古筝教室
此外,2024年秋季学期,民盟涪陵区捐赠的“同心·教育” 基金5万元正式启用,用于奖励教学一线表现突出的教师及学习优异的学生,激发师生奋进动力。
2025年5月,民盟中央向七星关区第四实验学校甲秀校区捐赠了价值33万余元的钢琴、编程设备、无人机、科普书籍等物资,有力推动学校科创教室建设、无人机教学及航模课程等硬件资源全面升级,为科技创新教育提供坚实保障。
学生们正在练习飞无人机
在无人机教室里,四年级学生罗晨曦正专注地操作着设备。“我已经学会了定点绕圈飞行,这门课太有意思了!”他兴奋地说。指导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,其他学生也都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无人机的每一个动作。
“我们学校始终把科普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,这些新设备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条件,学校也开设了相应的社团,各类功能教室一应俱全。”丁卫说,民盟烛光图书室、民盟烛光音乐教室、书法室等常态化开放,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空间,校园育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。
民盟烛光图书室内学生们正在阅读
聚焦校园文化凝练,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标识;推进“阅读 +”课程融合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;强化人工智能特色打造,培育科技创新人才……下一步,该校将持续深化“一区一重点”帮扶机制,统筹协调各方资源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,全力推动学校迈向新的发展高度。